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院所介绍

赣南科学院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来源:赣南科学院发布时间:2023-03-17 14:41:50访问量: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市“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工作部署,围绕市域“2+5+N”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科研工作为生命线以市委巡察为契机,紧扣“一攻坚四行动”各项目标任务,深入推进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服务供给能力,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通过全院上下努力,院2022年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市委巡察整改工作,科技创新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实施在研项目193项,新增立项项目90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项);新增项目资金3325.4万元,同比增长20.51%,院属农科所、畜牧水产所新增资金双双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实现科研产业化到账收入1018.37万元,同比增长85.73%。申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技进步奖7项,培育新品种2个,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开发富硒(含硒)产品15个,颁布富硒标准8个,研制的“富硒板鸭”荣获第七届世界硒都(恩施)硒博会“最具影响力名优硒产品”,唱响了赣南富硒农产品品牌。《关于进一步深化赣南科学院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顺利出台实施,赣南树木园回归我院管理,以我院为例的“新时期提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效的实践与思考”荣登农业农村部主管中文核心期刊《农业科技管理》头版头条,赣南科学院改革发展与科技创新影响力极大增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固本强基抓党建,班子政治建设更加过硬。一是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每月学习日”制度,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响应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赣南科学院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来谋划,主动服务全市主导产业发展,以有为换有位,以干事换支持,院班子获评为2021年度工作“优秀班子”。二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驰而不推进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主基调,敢于较真碰硬,全年共开展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监督执纪问责29人次。三是高质量完成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坚决扛起政治巡察主体责任,全面完成市委巡察反馈3个方面全部问题的整改工作,切实把巡察成果转化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院所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二)深化改革谋创新,改革发展步伐更加坚定。一是持续推进院所体制机制改革。9月6日,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赣南科学院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9项改革举措正有条不紊推进。完成赣南树木园回归管理工作,以我院为例的“新时期提升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效的实践与思考”荣登农业农村部主管中文核心期刊《农业科技管理》头版头条。二是着力重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落实4月29日省委副书记、市委忠琼书记在我院调研讲话精神,推进实施赣南科学院科研产业化三年倍增升级行动、横向项目三年倍增升级工作,由5个院直属所出资成立赣州市田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市场化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正加速构建。三是激励人才创新创业。选派10名科技人员到院直属所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从事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工作。突出正向激励,明确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创新岗位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创新团队、优秀青年人才倾斜。

     (三)精耕细作抓科研,院所创新实力更加坚实。一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增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7项;新增项目资金3325.4万元,其中院属畜牧水产所新增项目资金1175.5万元、农科所新增项目资金1003.65万元,双双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申报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省科技进步奖7项,自主选育的虔油2号、虔油0834等2个花生新品种获国家登记证书,出版专著1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9篇(其中SCI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4项。二是重大平台建设迎来新进展。建成市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生猪育种中心、市作物遗传育种(特色稻)重点实验室并投入运行,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区域中心、生猪育种中心(二期)、国家油茶产业园良种繁育科技园区(研学小道)建设有序推进。赣南树木园获批为第三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柑桔所获批为第一批省级农作物种质保护库(圃)单位。三是创新团队建设迈上新台阶。出台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学科)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团队创新机制先行先试逐步铺开;油茶、蔬菜等5个团队入选省科技厅“十四五”江西省联合创新体,生猪等3个团队入选省农业农村厅“十四五”江西省种业联合攻关;油茶、蔬菜、家禽等5个团队整体水平均达到全省前三、地市级第一。四是科研产业化水平实现新提升。承接实施了崇义、上犹、南康等地6个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深化院地、院企科技合作,签订有偿科技服务协议58项,销售油茶苗10万株、花卉苗木4.3万株、鱼苗26.7万尾、禽蛋2.8万枚、白僵菌54吨,实现产业化收入1018.37万元,同比增长85.73%。是引进培育人才集聚新优势。出台《赣南科学院引进博士实施办法》,下一步将全力招引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全职到院工作。利用人才新政,新引进科技人员28名,其中硕士17名、本科11名。利用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吸引24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向我院加速聚集成势。

(四)锚定富硒攻坚年,赣南富硒品牌更加彰显。一是扎实开展富硒科研攻关。建成市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并于8月31日投入使用;重点围绕高聚硒品种筛选、硒强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项目16项,开发出具赣南科学院鲜明标识的水稻、花生、禽蛋等富硒(含硒)产品15个,研制的“富硒板鸭”荣获第七届世界硒都(恩施)硒博会“最具影响力名优硒产品”二是大力推进富硒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院所5名专家入选省富硒标准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富硒丝瓜、芦笋、稻谷等6个地方标准成功颁布,制定富硒禽蛋企业标准2个、富硒蚯蚓养殖技术规程1项,授权专利1项。三是认真抓好市级富硒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会昌、于都两个市级富硒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其中会昌基地接受了全市数字农业农村、富硒产业暨蔬菜产业流动现场会参观检查。

(五)用心用情优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更加精准。一是科技服务更加精准。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成果222项,科技示范辐射面积达3.28万余亩。实地指导、线上线下培训等方式开展科技服务400余次,开展培训、接受咨询1.1万余人次,服务企业、合作社472家。二是发挥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安远县浮槎乡河秋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赣南科学院奏响产业兴旺'三部曲’助力挂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稿件在赣南日报等媒体转载,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点赞和肯定。是特色科普研学稳步发展新增市林科所江西省林学会自然教育基地、市蔬菜花卉所中小学科普研学基地等研学平台4个,优化开发科普研学课程20项,自然教育课程《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探索之旅》荣获国家级入围奖。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院所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科研与市场融合深度还不够,科研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不强、办法不多。二是数干部职工作风存有差距,瞻前顾后、等待观望、裹足不前,抓执行、抓落实的力度不够。三是随着科研布局、科研条件总体向好态势,科研产出效率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四是高水平学科领军人物缺乏,严重制约冲击省级以上科研重大项目、重大奖项的竞争力。

二、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决策部署,锚定“科研质量提升年”,大力实施“一改革一攻坚四行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巩固拓展市委巡察成果,切实强化组织、思想、制度三项基础,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最具科研特色的“四最”机关

(二)强化管理大力提升科研质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布局,深入实施创新团队(学科)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省级一流重点学科品牌。推动科研项目走深走实,压紧压实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全面提升科研项目实施质量。精心凝练包装重大科技成果,全面加大富硒农业、新品种登记、发明专利等有价值科技成果培育力度。

(三)持续深化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掘改革政策红利,推进土地资产盘活探索人事管理新模式,推进科研项目“包干制”试点,大力招引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突出正向激励,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和科技成果转化办法。

(四)持续打好富硒科研攻坚战。推进市富硒农业与产品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二期)建设,拓展完善中心富硒产品研发中试功能,做好富硒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富硒科研攻关,突破2-3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筛选一批富硒品种,推进富硒地方标准制定,持续巩固富硒技术话语权。

(五)持续实施科研平台基地强基行动。完成省设施蔬菜技术创新中心装修工程并投入使用,推进国家(赣州)油茶产业园、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中心等平台建设。加强对外合作,推动院企联合申报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更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落户。

(六)持续实施重大科研项目突破行动。坚持科研往深处走,聚焦国家、省、市“十四五”农业产业重大研发方向,重点围绕富硒农业、预制菜产业等“揭榜挂帅”申报、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省级以上重大项目落地,力争实现新增资金增长10%以上

(七)持续实施科研产业化加速行动。落实科研产业化倍增升级目标,大力发展中试熟化及科技孵化,成果产业化收入实现翻番、达2000万元以上。做大院办科技型企业,推动动植物新品种、富硒新产品、技术标准快速融入市场。

(八)着力实施现代种业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打好种业翻身仗”,着力提升现代种业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大种质保护及力度,实施一批种业攻关项目,强化脐橙、蔬菜、水稻种业研发,申报推进建设一批现代种业研发平台,加强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