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
曾琳、廖莉莉2位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赣州植物园建设的几点建议》,我院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赣州植物园建设的历史渊源
赣州市建设植物园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赣南树木园的设立。1976年10月,经赣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从犹江林场国有林内划出四千多亩,兴建“赣南树木园”,归赣州农林垦殖局直接领导。随着赣南树木园不断发展,先后归口市林业局、赣南科学院、阳明湖管委会等部门领导,期间也曾划给市林科所领导。目前,赣南树木园已建成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保育植物2087余种(含品种、亚种、新种),是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教育基地、4A级景区。因赣南树木园地处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保护等级较高,距离中心城区较远,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2008年12月,赣州市政府批复同意将峰山植物园单列为重大城建项目,拟在赣州市林科所的国有林地上兴建赣州植物园,规划面积约5600亩,总投资6.8亿,拟建成展示科学的植物内涵、艺术的园区外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赣南特色的集研究培养、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养生保健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植物园。2020年9月,赣州市蓉江新区拟规划建设集科研保护、科普展示、植物主题游览、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具有赣南地域特征的综合性植物园。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市建设植物园项目一直未正式启动。
二、推进赣州植物园建设工作情况
(一)精心设计,合理规划建设赣州植物园
为明确植物园建设的总体构思,我院对原规划建设区域进行了多次现场调查,同时邀请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青岛藤远园林设计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来现场进行调研、考察,听取他们对植物园的选址、定位和管理等提出的宝贵意见。2010年3月底,我院与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正式签定了《赣州植物园总体规划设计合同》。经过反复在拟建点进行勘测、考察,在充分调研和吸取兄弟植物园精华的基础上,2010年5月,我院主持召开了《赣州植物园总体规划》评审会,经过认真的评议,专家组通过了对江西农业大学园林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项目总体规划的评审。同月,在征求市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意见后,市政府正式下文批准实施赣州植物园项目。我院先后编制或委托有关单位编制了《赣州植物园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赣州植物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书面材料。在取得了市环保局《关于赣州植物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批复》、市林业局《关于赣州植物园规划建设区珍稀动植物保护意见》、章贡区政府《拆迁承诺函》、中冶(赣州)《赣州植物园资金落实证明》、市国土局《关于赣州植物园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等相关材料后,市发改委对《赣州植物园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批复,完成项目立项。并于2010年3月委托赣州市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了《赣州植物园一、二期建设区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一、二期详规通过评审后,又委托江西农业大学园林设计研究院,对植物园一期建设区有关植物种植及游步道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为了给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我院市林科所先期进行了一期建设区游步道路基的修建,已完成宽1.5米,长8000多米的游步道路基的修建,为植物园项目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引种驯化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我院市林科所在经济树种、用材树种、园林绿化树种方面起步早、基础好。自建所起,开展了油茶种质资源收集、选育工作,收集保存油茶种质资源400份,最终选育出21个良种,累计为社会提供良种苗木近七千万株;收集保存经济树种油桐种质资源11份、油橄榄种质资源36份、葡萄种质资源37份、枇杷种质资源6份、核桃种质资源3份、金银花种质资源15份等,建立了种子园、收集圃200亩;收集保存家具用材树种马尾松种质资源11份、湿地松种质资源30份、火炬松种质资源10份、杉木、桉树种质资源16份、榉树种质资源5份、檫木种质资源5份、杨树种质资源3份、相思种质资源3份、南酸枣种质资源5份、樟树种质资源15份、枫香种质资源23份、海南石梓种质资源3份、喜树种质资源6份、江南油杉种质资源10份、水杉种质资源5份、麻楝种质资源3份等,建立了收集区500亩;收集保存了园林绿化树种桂花种质资源29份、紫花含笑种质资源9份、山茶种质资源36份、紫薇种质资源35份、彩叶樟种质资源15份等,建有收集圃100亩。此外,对翅荚木、水杉、南岭黄檀、红豆杉、江南油杉等珍贵树种开展了繁育技术研究,形成了快速繁育技术体系,为将来赣州植物园的建设提供丰富的种质资源与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