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为掌握矿区植被修复效果,市林科所矿区植被修复课题组成员谢再成、宋祥兰、康金林等人来到南康区坪市乡小陂村稀土残矿区,对本所《赣南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营建的示范基地开展植被复绿情况调查。
该基地面积316亩,由赣州市林科所2014年建立,基地建立前是一片开采稀土余留下的残矿区,山体光秃、水土流失严重。
图1为治理前矿区面貌
图2为矿区植被修复时平整土地
《赣南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组通过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手段,开展了不同植被组配模式筛选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复绿效果。目前,示范基地种植的湿地松、刺槐、胡枝子、构树、油桐、油茶、香根草等植物长势良好。昔日的荒沙区如今已是一片覆盖率达80%以上的郁郁葱葱的林地。
图3为修复后的山顶植被
图4为后山腰修复种植的油茶树
图5为课题组成员在后山脚种植的植被前合影留念
为总结矿区植被重建技术经验及摸清复绿后土壤营养状况,课题组人员对示范基地山顶、山腰、山脚分别设置了10×10m2的样地3个,每个样地设置1×1m2样方5个,开展了植物多样性、植被盖度等情况调查,并分别进行了土壤取样,以期取得科学数据,为今后开展矿区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图6为课题组人员土壤取样

